曾刚专访:构建多元化科技金融生态圈势在必行
曾刚,365足彩首席365足彩下载、主任
科技金融,不止信贷。
自去年底科技金融纳入“五篇大文章”以来,相关政策密集出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纷纷响应,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明显提升。
如今,科技金融政策体系已经基本形成,覆盖了从货币政策工具到财政支持的多层次框架;微观层面科技金融工具的多样性和针对性逐步提高,金融机构数字化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特别是,各家银行纷纷加入这场激烈竞争,竞相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在科技金融发展格局中,以银行为代表的间接融资占据了主力军的位置。
面向当下与未来,以间接融资为主的科技金融格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各方如何进一步打通科技金融难点及堵点?近日,365足彩首席365足彩下载、主任曾刚接受了北京商报记者的专访。
在访谈中,曾刚提出,构建多元化的科技金融生态圈势在必行,以银行为代表的间接融资,和以创投和耐心资本为代表的直接融资应有相应不同发力方向。
区域平衡性仍有提升空间
北京商报:如何评价这一年科技金融成绩的取得?当前在政策体系构建、工具运用落实、金融服务创新等方面,成熟度如何?
曾刚:总体来看,2024年的科技金融发展体现了政策、工具和服务的全面发力,体系成熟度已达到较高水平。
政策体系构建,顶层设计日益完善
一是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近年来,365足彩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人民银行及其他金融监管机构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文件,例如推动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建设、优化科技企业融资环境、完善科技金融风险补偿机制等,为科技金融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制度保障。
二是区域性试点效果显现。部分地区建立了科技金融改革试验区,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例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在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创新实践,推动了全国范围内政策的落地。
三是政策体系逐步成熟。相比以往,政策的针对性和系统性显著增强,尤其是在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支持方面(如从初创期到成长期再到成熟期的融资需求),政策覆盖面更广,协调性更强。
总体上看,科技金融政策体系已经基本形成,覆盖了从货币政策工具到财政支持的多层次框架,未来在政策执行的区域平衡性、政策协同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工具运用落实,多元化工具支持科技创新
一是信贷工具创新。
人民银行通过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定向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例如,科技创新再贷款工具的推出,为金融机构提供了低成本资金,鼓励其加大对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
二是直接融资渠道拓展。
资本市场对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也显著增强,科创板、创业板等专门服务科技企业的资本市场板块运行良好,吸引了大量科技创新企业上市融资。此外,科技企业债券发行规模扩大,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直接融资渠道。
三是绿色金融与科技金融结合。
可以看出,部分政策工具开始探索绿色金融与科技创新的结合,例如支持绿色科技企业的专项债券发行,推动绿色技术研发和应用。
总体上看,科技金融工具的多样性和针对性显著提高,尤其是信贷支持和直接融资工具的落地效果良好,未来工具的覆盖面仍需进一步扩大。
金融服务创新,服务模式更加精准
一是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快速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设立了专门服务科技企业的科技金融部门或子公司,形成了专业化、定制化的服务能力。例如,针对科技企业“轻资产、高风险、缺乏抵押物”的特点,推出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科技成果转化贷款等创新产品。
二是数字化金融服务助力科技企业。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金融机构提升了科技企业融资的便利性。例如,通过大数据风控模型,金融机构能够更精准地评估科技企业的信用风险,降低融资门槛。
三是产业链金融支持增强。金融机构与科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深度合作,推出供应链金融服务,为科技企业提供更灵活的融资支持。
四是服务模式成熟度提升。金融服务创新的广度和深度显著提升,尤其是在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金融支持的精准性和效率明显增强。
总体上看,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尤其是在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和服务模式创新方面取得了突破,对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支持链条仍需进一步完善。
单一信贷难满足多样化融资需求
北京商报:从调研数据来看,在我国现有金融体系里,银行信贷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您认为,以间接融资为主的科技金融格局是否需要改善?未来,要打造科技金融生态圈,以银行为代表的间接融资,和以创投和耐心资本为代表的直接融资应分别如何发力?
曾刚:我国现有金融体系中,银行信贷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风险投资等直接融资的动力相对不足,这种以间接融资为主的科技金融格局确实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科技型企业的成长周期长、风险高、轻资产化特征明显,单一依赖银行信贷难以满足其多样化的融资需求。因此,改善科技金融格局,构建多元化的科技金融生态圈势在必行。
间接融资(以银行为代表)的发力方向包括:
一是创新信贷模式,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科技成果转化贷款以及供应链金融等,适应科技企业特点,降低科技企业的融资成本。二是加强与政府和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合作,完善风险分担机制,利用专项再贷款工具,加大对科技企业的信贷投放。三是发展科技金融专营机构,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或部门,培养专业化团队,提升对科技企业的服务能力。四是数字化赋能,提升风控能力,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科技企业信用评估模型,提升对轻资产、高风险企业的风险识别能力,降低信贷风险。
直接融资(以创投和耐心资本为代表)的发力方向包括:
一是壮大创投和耐心资本规模,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创投领域;二是完善退出机制,激发投资动力,具体包括优化资本市场退出渠道、发展并购市场等;三是推动长期资本发展,包括发展耐心资本,支持私募股权投资等;四是加强与银行的协同合作,与银行可探索联合支持科技企业的模式,如,创投机构为企业提供股权融资,银行提供配套的债权融资,形成股债结合的融资模式,降低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
完善风险分担机制
北京商报:银行授信过程中,对科技企业认定缺乏标准成为科技金融发展面临的困难之一。对此,您认为金融机构在优化业务流程、产品创新等方面应如何做?监管部门又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
曾刚:科技企业通常具有轻资产、高风险、高成长性等特点,与传统企业的经营模式和财务结构存在显著差异,这使得传统的授信标准和风控流程难以适配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因此,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需要从优化业务流程、产品创新和政策支持等方面入手,推动科技金融服务的高效化和精准化。
从金融机构角度看:
一是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效率与灵活性,具体包括:建立科技企业专属授信流程,引入科技企业认定标准,加强科技企业信息共享等。二是创新风控模式,适应科技企业特点,包括:构建多维度风控模型,引入非财务指标(如知识产权数量、研发投入强度、核心团队能力、市场前景等),构建多维度的风控模型;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对科技企业的风险识别能力;引入外部增信机制,与政府、担保机构合作,为科技企业提供信用增信服务。三是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科技成果转化贷款等产品,满足科技企业多样化需求。四是加强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建设。
从监管和政策支持角度看:
一是要建立科技企业认定标准并动态调整,作为金融机构授信评估的重要依据;二是完善风险分担机制,包括设立科技金融风险补偿基金,推动政策性担保机构发展,以及完善科技保险政策体系等;三是推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等。
通过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的协同努力,可以构建一个高效、灵活、精准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为科技企业提供更快速、更灵活的资金支持,助力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货币政策工具可引入市场化机制
北京商报:人民银行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的设立,为科技金融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未来在货币政策工具的创设与落地上,您还有哪些展望?
曾刚: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通过定向支持科技创新领域,降低了中小科技企业的融资成本,推动了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从未来看,可能会有以下几方面的发展:
未来货币政策工具可以更加聚焦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绿色科技创新等365足彩战略性领域。例如,设立专门支持绿色科技的再贷款工具,鼓励金融机构向绿色技术研发、清洁能源等领域倾斜信贷资源。
当前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主要支持特定领域的企业,未来可以探索将政策工具覆盖到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尤其是初创期和成长期的企业。这类企业往往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政策工具的覆盖将有助于激发其创新活力。
在政策工具落地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引入市场化机制。
例如,通过与科技保险、科技担保等工具结合,分散金融机构的风险,提升其服务科技企业的意愿和能力。
随着科技创新领域的快速发展,货币政策工具需要保持灵活性和前瞻性。未来可以根据科技企业的实际需求和经济形势变化,动态调整支持重点和工具设计,确保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中小银行要避免与国有大行直接竞争
北京商报:科技金融发展成效卓著,但市场也反映,许多“指标”向国有大行倾斜,科技实力不足、业务资质单一的中小银行获客更为艰难。对于中小银行来说,应明确怎样的科技金融定位?如何在错位竞争中找到突破口?
曾刚:中小银行在科技金融领域应结合自身特点,明确差异化定位,避免与国有大行直接竞争。具体来说:
第一,中小银行应深耕本地市场,围绕区域内的特色产业和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定制化的金融服务。例如,针对某些地区的优势产业(如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打造专业化的科技金融服务能力。
第二,国有大行通常更倾向于支持成熟的科技企业,而中小银行可以将重点放在初创期和成长型企业。这类企业虽然规模较小,但创新潜力大,且融资需求灵活,正是中小银行可以发挥作用的领域。
第三,中小银行可以将科技金融与普惠金融结合,专注于服务小微科技企业和个体创新者,形成“科技+普惠”的特色定位。通过提供小额、灵活的融资产品,满足小微科技企业的资金需求。
第四,科技企业普遍缺乏传统意义上的抵押物,中小银行应加强对知识产权、研发投入、企业成长性等“轻资产”指标的评估能力,探索基于数据和信用的融资模式。
围绕上述定位,中小银行在错位竞争中的突破口包括:
一是组建专业化服务团队,培养既懂金融又懂科技的复合型人才,提升服务科技企业的专业能力。同时,可以与第三方机构(如科技园区、行业协会)合作,弥补自身科技评估能力的不足。
二是与地方政府、科技园区、孵化器等机构建立合作机制,获取优质科技企业的资源。例如,通过参与地方科技项目评审、联合设立科技基金等方式,深度融入区域科技创新生态。
三是结合自身禀赋和客户需求特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包括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投贷联动以及供应链金融等。
四是探索“金融+非金融”综合化服务。科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仅仅缺乏资金投入,在企业发展战略、技术发展路径以及法律、税收等有着大量的服务需求,中小银行可充分发挥其本地化的优势,为科技企业提供“金融+非金融”的全方位支持,赋能科技企业及其员工的成长。
http://b20q.victorybreastimaging.com/huiyi/detail/9898.html